第十二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华爱茶嘉年华(以下简称“茶博会”)于2019年5月30日上午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厚街)隆重开幕,本届展会的主题“湾区茶文化·品质在东莞”,立足东莞享誉全国的藏茶、爱茶优势,通过多项提升倾情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茶文化盛会,匠心演绎茶与生活的高度融合。本届茶博会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东莞市委员会、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中国国际商会东莞商会三方主办、广东世纪星辉康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基础上,联袂广东浩之越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东莞艾瑞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广东清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专业会展公司共同承办。
参加本届开幕式的嘉宾有广东省贸促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敖妍,原东莞市政协副主席朱伍坤,东莞市贸促会、东莞市国际商会会长曾民盛,东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民宗委主任李炳球,广东省贸促会调研员周小叶,东莞市贸促会、东莞市国际商会副会长周雪华,东莞市贸促会副调研员陈平,东莞市委外办副主任何妙娟,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朱伟光,东莞市工商联副主席李月嫦,东莞市商务局副调研员方绍明,东莞市文联副调研员叶新源,东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秘书长张艳媚,东莞市国际商会副会长、广东泉海集团董事长丁海潮,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游国红,广东现代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东莞艾瑞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卫胜,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广东清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伟雄;以及来自各茶产区的领导嘉宾:临沧市的原政协主席、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郭惠云,临沧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大远,临沧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李文雄等;福州市海关政工办副调研员韩俊飞,福鼎市粮食局原局长、磻溪协会执行会长王郑松,赤壁市农村农业局副局长孙永平,益阳市茶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益阳市茶叶局局长李建国,益阳市黑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孙国基等领导。以及来自主办方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东莞市国际商会的各副会长、理事成员,和来自中山、临沧、福鼎、赤壁等地友好协会的嘉宾友人等,众多嘉宾莅临现场。展会将持续至6月3日,为期5天,比往届延长一天。本届展会有六大新动向,值得业界关注: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东莞茶博会自2007年创办以来,飞速发展成为业界公认的“风向标”,展会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十二载初心不改, 展最高规格的东莞茶博会,目前东莞茶博会已经构建了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资源体系,是广东辐射最广的专业茶产业交易平台之一。
随着东莞茶业市场的日益强盛,产品市场不断扩展,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辐射周边,我们将市场变化与消费者心声传递到茶产区,以“湾区茶文化·品质在东莞”为主题,促进中国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打造高效的产业服务链,全力推动中国茶业产销对接、跨界合作。展会期间将继续同期举办“第四届中华爱茶嘉年华”,充分发挥东莞“中国藏茶之都”、“中国爱茶之都”的茶界优势及号召力,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趋势,继续肩负起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的办展使命,力推“老茶出新茶入的双向茶市”,影响遍及全国辐射全球。
多元需求·融合创新
时代在发展,市场在变化,如今中国茶叶市场的机遇已经来临,抓住市场变化趋势才能抓住商机。茶产业养生市场多元化发展,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消费多元化,市场逐渐细分,如今的茶市场已是“百家争鸣”, 仅从茶叶的种类上来说,普洱、乌龙、花茶等各种形态的茶叶都在不断扩张市场,各类茶种的消费比重越来越接近。各大茶企借“湾区茶文化·品质在东莞”茶博会的东风打响茶区品牌,抢占本地市场份额愈渐激烈。
另外一方面,在消费人群上,年轻化程度逐年提高且人口占比明显增加,茶行业聚焦“多样化”发展,在开拓便捷化、年轻化等新路径的同时,各大茶企也逐渐深挖品种、产地、风格、工艺等多种元素,催生多款新品,如“山头茶”、“小青柑”等。未来是全民喝茶的时代,尤其是分化出中老年茶客对茶叶功效品位的高要求与年轻茶客对茶叶时尚便捷的需要,直接刺激了茶产业链的延伸,从而促进中国茶叶市场在未来几年内必然进入新一轮的跳跃式发展。
全茶产业·荟萃竞香
跟随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湾区茶文化作为人文湾区的主线,加强大湾区城市群对各地茶区的认同,让茶文化之花开遍各个行业角落。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品牌将在今届国际茶博会亮相争艳,六大茶类,名品精品名茶琳琅满目。其中全国茶叶主产区共有5个省市组团参加,近200家知名品牌茶企将盛装亮相,标准展位超过600个,全面展现中国茶魅力及当前茶行业发展成果。其中参展茶企覆盖了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青砖、福建白茶、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类。其中知名茶的茶区,包括云南普洱茶的勐海茶厂、澜沧古茶、勐库戎氏、今大福、岁月知味、紫玉茶厂等,湖南黑茶的中茶安化黑茶、黑美人茶业,福建白茶的大沁茶厂、乔制白等,湖北青砖茶的赵李桥茶厂、长盛川等;四川藏茶的雅安茶厂,广西的梧州六堡中茶,还有东莞本土品牌老茶汇、名轩茶仓、益安茶行、会和堂等。
这是东莞茶促会倾系统之力,各茶叶主产区倾政府部门之力,全国茶界倾行业之力,共同打造的茶产业茶贸易、茶文化的最顶级世界交流平台。本届茶博会除茶品展销外,现场还有与茶文化融汇一体的宜兴紫砂、景德陶瓷文化交流展示区。其中,茶器区包括紫砂陶瓷、金属玻璃、竹木茶器;茶与生活区将展出各类竹木、金属、红木制的茶几、茶台、茶盘,以及茶服、茶空间、茶包装、茶科技等涉茶产品及服务,一切与茶相关的产品一应俱全,可以说是茶产业的“大百科全书”式的殿堂,全面展示当今国内外最新的茶咖题材,让人大饱眼福、大开眼界。
品牌茶区·抱团角逐
除了展览展示,本届茶博会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产品推介对接、茶文化交流、行业交流研讨、茶事体验等多项主题活动。众知名茶商抱团进驻,将推出全新的茶文化体验模式,带给东莞市民别具一格的茶艺感受。各大知名茶区携手特色主题出席“湾区茶文化·品质在东莞”第十二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
福鼎磻溪名茶产区抱团·精细白茶产区文化。福鼎白茶延续往年风采,进一步加深与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的深度合作,专业化、品牌化、组团化参展,高品质的白茶辉耀“品质东莞”,开拓市场福鼎白茶各企业充分利用茶博会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品品鉴、品牌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其中白茶专题活动中:《白茶故里·生态茶乡》——福鼎磻溪镇白茶品鉴会,由以上14家茶企分别提供三款茗茶进行品鉴,夏日里最宜人鲜爽滋味的白牡丹,白茶传统工艺的精髓碳焙的银针,将近十年的华茶1号;华茶2号茶种白毫银针将以流动方式品茶,届时茶客还能品尝到老少皆宜陈年寿眉。粤港澳大湾区茶文化圈内的茶企茶商以及广大消费者聚首一堂,品鉴来自生态茶乡的福鼎白茶,共同交流行业信息,传播福鼎白茶文化。
湖北赤壁青砖茶企组团·再燃边疆生命之茶。打造百亿产业,再燃边疆生命之茶的历史传奇,湖北赤壁青砖茶企组团来参展,将全程参与本次茶展的各项活动,精心准备了展示展销、商务对接、洽谈签约等专场活动。在赤壁青砖茶专场推介会中,赤壁产茶产业主管部门、市领导均有出席,为了营造氛围,突出赤壁元素,带来了非遗传承技艺——长嘴壶表演、青砖茶茶艺表演,企业推介、茶企产品展示、有奖问答环节、《赤壁,世界一杯茶》诗歌朗诵表演独具匠心,此外,在展会期间还有大量赤壁青砖茶免费品鉴品的赠饮活动。
云南临沧政府带团出征·天下茶尊首团亮相。云南临沧政府紧紧抓住本届“湾区茶文化,品质在东莞”的历史机遇,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品质东莞”献礼,祭出大手笔,临沧政府带团30余茶企参展2019第十二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以实际行动助力东莞的品质之城建设。
千款老茶·品赏经典
不同时期的茶,承载不同的信息,每一款都有它独特的时代印迹,老茶的品饮价值是一方面,其历史文化价值也值得深究。主办单位精心打造了千款老茶展区,1500款来自东莞茶仓的优质老茶,跨越各历史时期的经典老茶,集中亮相,超过100款好茶现场冲泡,供茶友观摩品鉴。据本届国际茶博会组委会介绍,千款老茶展区从产品挑选、形象设计、展区布置到观众互动,每个环节都作了大量工作,展出的茶品更是经过了业界认可的专家团队的严格筛选,力求让消费者喝到安全放心的好茶、老茶。
在约1500款莞藏好茶中,名轩茶业带来的800多款好茶占了整个展区的70%,其中包括97水蓝印,99绿大树,97橙中橙,大白菜,及90年代的三款名茶——96玫瑰大益青饼、大益7542、七子大蓝印……另外,老茶汇带来了200多款茶,包括大名鼎鼎的88青饼,德兰沱茶,红大益,紫大益,蓝大益,黄大益等等。
万种茗茶·全网推广
“万份茶礼免费领,千种茗茶随意品”,本届东莞春季茶博会同期继续举办“第四届中华爱茶嘉年华”,充分发挥东莞“中国藏茶之都”、“中国爱茶之都”的茶界优势及号召力,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投放广告和组织买家,点燃全域全民参与热情:投入重金,运用各主干道广告、户外T牌、LED大屏、移动宣传车、门票请柬派发、出租车广告、楼宇入口广告、电梯广告、网站媒体、地铁广告、朋友圈广告等方式构建展会立体宣传格局,吸引市内外广大茶友前来观展,引爆现场人流,推动“茶为国饮”;与各地协会合作,精准邀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乃至广东省外地区的茶友组团参观,促进大湾区城与城之间、区内与区外的茶叶流通与茶文化交流。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大力邀请各政府部门、商协会、涉茶机构以及东莞市内外各茶楼茶馆、茶庄、会所等单位和业内藏茶大咖前来参观采购,升级营造“老茶出新茶入”的“双向茶市”,构建茶产业良性循环。
本届茶博会,时间更长、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内容更丰富,将为全国提供一场推动茶产业发展、增进茶文化交流、促进茶贸易合作的行业盛会。此次茶博会免费对市民开放,观众可在茶博会入口观众登记处登记信息,同时现场关注茶博会官方微信订阅号“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也可以领取入场门票。
大幕开启,茶水将沸,佳茗已备,茶香满馆,好戏上演,5月30日-6月3日,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邀你共享“湾区茶文化·品质在东莞”茶事盛宴!
(资料来源:东莞市茶文化促进会)